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国星光电(00244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LED显示单元组及显示面板”,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1332...
好太太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杠杆股市,您好。公司经营正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事项,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众合科技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存量的城轨数字化基...
但是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内侍来晚了,千里马等他等得不耐烦了,先一步驾鹤西游去了[捂脸]! 进了王宫,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
本站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铁建重工(688425)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支撑板组件、防旋转支撑装置及定向取芯钻具”,专利申请号为CN20...
专题:2024(第四届)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 摩登天空沈玥:打造一个场景最重要的要素是创新 9月13日,由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
在我国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背景下股票配资神器,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争相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资格。3月28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表示,将进一步增持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股权比例至100%。如上述事项顺利完成,瑞银证券将成为我国市场中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加码投资中国 3月28日,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持有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提升至100%。 公开信息显示,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外商投资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为1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于北京。当前,瑞银证券拥有4家分公司以及4家营业部。近年来,瑞银对在华展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8年,瑞银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成为首家实现控股内地合资券商的外资金融机构。2022年,瑞银进一步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67%,瑞银证券其余的33%股权则由北京国资公司持有。 上述33%股权价值几何?去年11月份,北京国资公司曾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瑞银证券33%股权,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瑞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实现净利润9139.27万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瑞银证券资产总计为179.01亿元。 对于本次增持的战略意义,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P.Ermotti)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瑞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为此深感自豪。我们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作为我们增长目标的关键支柱。” 除控股瑞银证券外,瑞银还通过持有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证券”)14.99%股权来布局中国市场。3月7日,中国证监会核准瑞银成为瑞信证券的主要股东。近日,瑞信证券披露,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62亿元,净稳定资金率为781.7%。 看好中国经济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来华展业兴业,积极申请在华设立证券公司,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3月19日,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展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第四家外资独资券商。另外三家外资独资券商分别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中国”)、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证券”)。若上述瑞银增持瑞银证券股权比例至100%的计划顺利完成,瑞银证券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同时,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正在推进中。1月份,城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去年9月份,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去年2月份,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也收到反馈意见。 此外,外资券商持续完善业务资质,拓展在华业务版图,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1月份,渣打证券上海分公司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获准展业。去年12月份,北京证监局核准高盛中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去年6月份,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核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去年3月份,上海证监局核准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将“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 “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重视来华展业兴业股票配资神器,主要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增速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深圳市优美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金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国具有规模较大的资本市场以及中等收入群体,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有望保持强劲的中长期向上动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业绩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