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安全副校长尹娟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向学生们阐述了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随后又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防性侵教育。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
“卡玛拉·哈里斯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的政治。她为中产阶级带来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她把你们(民众)放在了核心位置。”10月1日,明尼苏达州州长、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蒂姆·...
此外,找工作可能会占用很多时间。有数据显示,从更新简历到获得工作机会,求职者平均需要3.8个月才能找到工作。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位求职者平均...
本站消息如何做好股票配资炒股,7月31日华统转债收盘上涨3.24%,报179.39元/张,成交额2.07亿元,转股溢价率14.29%。 资料显示,华统转债信用级...
ART001是一款非病毒载体体内基因编辑药物,今年6月,锐正基因公布了该产品治疗ATTR患者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数据。数据显示,ART001通过24...
在我国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背景下股票配资神器,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争相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资格。3月28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表示,将进一步增持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股权比例至100%。如上述事项顺利完成,瑞银证券将成为我国市场中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加码投资中国 3月28日,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持有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提升至100%。 公开信息显示,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外商投资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为1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于北京。当前,瑞银证券拥有4家分公司以及4家营业部。近年来,瑞银对在华展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8年,瑞银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成为首家实现控股内地合资券商的外资金融机构。2022年,瑞银进一步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67%,瑞银证券其余的33%股权则由北京国资公司持有。 上述33%股权价值几何?去年11月份,北京国资公司曾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瑞银证券33%股权,转让底价为15.37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瑞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实现净利润9139.27万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瑞银证券资产总计为179.01亿元。 对于本次增持的战略意义,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P.Ermotti)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瑞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为此深感自豪。我们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作为我们增长目标的关键支柱。” 除控股瑞银证券外,瑞银还通过持有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证券”)14.99%股权来布局中国市场。3月7日,中国证监会核准瑞银成为瑞信证券的主要股东。近日,瑞信证券披露,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62亿元,净稳定资金率为781.7%。 看好中国经济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来华展业兴业,积极申请在华设立证券公司,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3月19日,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展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第四家外资独资券商。另外三家外资独资券商分别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中国”)、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证券”)。若上述瑞银增持瑞银证券股权比例至100%的计划顺利完成,瑞银证券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同时,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正在推进中。1月份,城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去年9月份,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去年2月份,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也收到反馈意见。 此外,外资券商持续完善业务资质,拓展在华业务版图,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1月份,渣打证券上海分公司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获准展业。去年12月份,北京证监局核准高盛中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去年6月份,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核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去年3月份,上海证监局核准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变更业务范围,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将“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 “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重视来华展业兴业股票配资神器,主要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增速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深圳市优美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金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国具有规模较大的资本市场以及中等收入群体,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有望保持强劲的中长期向上动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业绩的“增长极”。 |